老大樓「長期陋習」引發炒股事件 他揭真實秘辛!

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/台北報導
 
國內經過數十年來的發展與經濟成長,加上過去人口數攀升與居住需要,大樓一棟棟建起,但許多老大樓、老華廈的「長期陋習」,也引發不少糾紛及爭議事件;台灣物業管理學會理事長郭紀子多年來持續關注公寓大廈的生態,常深入社區第一線,他透露,有很多老大樓,沒有成立管委會,沒有公共銀行帳戶,居民「習慣」將管理費交到社區住戶的私人帳戶,這樣的陋習與缺乏管理的機制,就發生「挪用社區管理費炒股」的事件。
 
雖然因高雄城中城大火事件,政府要求有危險之虞的社區強制成立管委會,但國內仍有很多社區大樓沒有管委會的組織,欠缺有機制的管理及規範。
 
 
郭紀子表示,以台北市來說,屋齡30年、40年的老大樓與華廈比比皆是,且很多社區沒有成立管委會,這樣的背景之下,社區需要經費來進行大樓的維護、修繕與管理,而沒有管委會的成立或未向地方政府報備,就一定沒有公共銀行帳戶,這樣的社區長期以來,形成「獨特的陋習,有如未爆彈」。
 
郭紀子指出,沒有成立管委會的老大樓社區,數十年來居民基於一種信任感與熟悉度,就「習慣」將管理費交給同社區的某住戶,將款項匯至私人帳戶,但這是一種「不恰當的信任」,可能也沒有財務報告與資金使用狀況說明,因此引發後續不少爭議。
 
郭紀子透露,就曾有多個老大樓,因為沒有成立管委會,住戶長期就以上述的方式繳納管理費,錢進了私人帳戶,累積了數百萬資金,而負責「收管理費」的該住戶,挪用這筆經費去炒股。他說,若投資股票獲利,還可再把公基金還回去,但「若炒股賠掉管理費」,那就會東窗事發,造成不可收拾的後果與爭端。
 
就算是有依法成立管委會、並向地方政府報備的社區大樓,也還是有漏洞!郭紀子表示,委員之間同樣會有「不恰當的信任」,如果管委會缺乏監督與制約的機制,太信任某委員,都由他一人全權管理帳戶與公基金,甚至管委會的大小章都交給他保管,就曾有社區發生這樣的情況,結果某主委挪用管理費去投資股票,後來炒股賠錢也賠掉社區公款。他強調,上述種種社區長期陋習急需要改善,一定要成立管委會,並訂定更嚴謹的機制,來杜絕有心人士的不法作為。

2024-04-25T03:11:14Z dg43tfdfdgfd